close


  盡管這兩年藝術品市場疲態頗顯,但名家名作的價格依舊堅挺。因此,有市場觀察員指出,與其豪擲百萬、千萬買名家作品,不如開挖“有潛力藝術家”這一金礦,未來發展和升值空間更可期待。那麼,事實是否如此?且看幾位專家的辨析。

  當下收藏界開始關注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藝術家,這是一個很好的現像,值得倡導。

  一些名頭很響的藝術家,一方面他們的作品價格已經居高不下;另一方面他們的作品數量稀少,因此,能夠買下這些作品的人,少之又少。如果大家願意將目光投向藝術造詣比較高、作品大有傳世可能的中青年藝術家身上,無疑選擇的余地將大為增加,未來的收益也更可期待。首先,選擇這樣的作品不用投入太多資金;其次,這一類作品比較多;第三,如果其中某位藝術家未來成為大師,他中青年時期的作品價格也必然水漲船高。比如李可染,在他名頭未響的時候,他的作品就獲得一些眼力不錯的藏家的高度關注,今天這些藏家的後代自然是獲益匪淺。

  當然,收藏“有潛力藝術家”的作品,不能靠押寶,必須要有眼光,能夠預測他們的作品未來依然站得住腳,至少五十年內是可以保值、升值的。

  以我的經驗,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:一是看藝術家的功力。譬如畫國畫的,必須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和技法基礎;二是看作品是否獨具面目、有創新性,那種抄襲油畫、因襲的作品必須棄之不顧;三是看作品的文化含量,主要從題字的書法功底山水畫和文采來進行考察。如果這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准,這樣的國畫家是大有發展前途的。反之,一些作品表面看起來還不錯,但題字非常拙劣的,其作者恐怕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;一些作品上的題名、題詩看起來很粗俗,也應該是被淘汰的。當然,用這三條法則去做判斷,也要求藏家自己見多識廣,有自己的文化積澱和審美修養。

  另外,現在很多藝術家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,拼命想各種辦法自我炒作。因此,對所謂的“中國十大有潛力畫家”或者“年度傑出畫家”之類的名號,都要慎重分析。如果是比較權威的學術機構授予的,可以作為參考,但不能作為唯一的依據。對所謂的是誰的學生,有著怎樣的師承,譬如自稱是齊白石的再傳弟子者等,則不應成為判斷的依據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futurty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